質(zhì)量管理體系標準是近代西方管理思想的提煉,難以從中咀嚼出東方哲人睿智的言語。而幾千年來華夏大地上的先哲們不乏管理的奇思妙想,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。組織建立質(zhì)量管理體系,是在當前中國特有文化背景下,吸納西方管理方法。試圖將東西方兩種管理思想進行交融溝通,是件龐大、復雜、精深的工作,非本人力所能逮。而嘗試將質(zhì)量管理體系標準與《論語》中的古代先哲思想對接,是項有趣也有益的心靈郊游,會發(fā)現(xiàn)璀璨的管理智慧景觀。
從管理體系來看,首要之務(wù),乃正本清源,將組織的發(fā)展基點定位,立下大政方針,目標遠景,理清頭緒,從而制定具體的實施方略,因為君子務(wù)本,本立而道生。
要制訂符合組織特色的方針目標,但不可過低,組織猶如古之大士,任重而道遠,不可以不弘毅。目標制定后,則要力求達之。
古者言之不出,恥躬之不逮也。古之賢人要么不言志,表態(tài)發(fā)誓后則一言即出,駟馬難追,否則會因不能達到目標而感到羞恥。
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拱之。位居高位的領(lǐng)導,在其位,擁有眾人羨慕的權(quán)力,更多的是責任義務(wù),需要通過領(lǐng)導藝術(shù)、領(lǐng)導品德,以圖溝通執(zhí)行;唯有如此,才如長夜之北斗星般受眾星之擁戴,眾望所歸。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
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。擔當君王重任者,需統(tǒng)領(lǐng)好國家,為天下百姓謀福祉;大臣發(fā)揮才能,盡職輔佐;為人父母上贍養(yǎng)老人,下?lián)嵊齼号?;兒女身心健康成長成人。正如組織內(nèi)要明確的職責權(quán)限,各在其位,各司其職,各盡其責,各受其益。
一個管理體系的成功,取決于善于用人。在用人方面,始吾于人也,聽其言而信其行,今吾與人也,聽其言而觀其行。原本可以光憑其言語就可信任其行為舉止,但當今,憑此遠遠不夠,還必須觀察其行動結(jié)果才放心??磥砣诵牟还?,非今日之虞,孔夫子也早有心得。
在對人員進行能力確認選用人才時,謹記: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不講信用的人,是萬萬不可重用的。
選用的方法,不妨:視其所以、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。要借助此人行事的依據(jù)、行事的目的、行事的思路來全面衡量。真是個不錯的方法。
哪種人是可用之人呢?行己有恥,使于四方,不辱使命,可謂士矣。言必行、行必果,抑亦可以為次矣。對自己的行為有正確的把握,明辨是非,并有廣博學識,游歷四方之后,能圓滿完成任務(wù),業(yè)績出色,是最佳人選,可以委以重任;退而求其次才是言行一致的人??追蜃訒r代的擇人標準特高,現(xiàn)在能言行一致者也并不多啊。
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管理者不知人、不擅于用人是管理者之大忌,高層管理者、人員管理者都要有知人善任的本事。
當然,孔圣人乃